
河北教育出版社《造极——读懂宋画的八个关键词》一书入选2种榜单
- 来源: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
- 发布时间: 2025-09-22
- 被阅览次数:21次
近日,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《造极——读懂宋画的八个关键词》一书,该书入选由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·读周刊》打造的“好书品读月度书榜”7—8月榜单、《中国出版传媒商报》8月严选好书榜单。



折枝花鸟画形成固定体式
书的开篇关键词为“折枝”。折枝花鸟画最早在唐代出现,历经五代发展,到宋代成为花鸟画创作的主要形式。折枝构图往往截取树木花卉中最精彩的一枝加以描绘,以一枝联想全株,在小小的画幅中尽显曲线美。

本书认为,两宋时期,折枝花鸟画创造了绚烂的笔墨世界,形成了固定体式,继而上升为一种既有图式。画家们小心翼翼,潜心经营,意图在方寸之间“雕刻真实”。折枝画,往往以近景呈现,为我们展现细节之美。透过一个小品画框,可以窥见一方自然的天地。
用作书名的第四个关键词“造极”,与“艺术家”皇帝赵佶(宋徽宗)谐音,是个巧合。赵佶统治的时期,北宋画家社会地位达到顶峰。而第三个关键词“佚名”,则诉说着不计其数的画家在探寻画艺的长路上寂寂无名的经历。
宋画创作重视“格物”
为什么宋画可以做到如此接近真实,却又在某一层面上超越了真实?书中表示,这是因为宋代画家在动笔之前,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“格物”。画家曾无疑,专攻草虫,年迈愈精。有人询问有什么绘画的诀窍,他笑着回答,自己从小就用笼子养草虫,昼夜打量,又担心不能准确捕捉到其神韵,于是趴进草丛里观察,详细了解它们的天性。每每落笔,“不知我之为草虫耶,草虫之为我也”,产生了物我同化的效果。

两宋画家对于自然风物的观察与理解,做到了精中求韵,是宋代理学最美好的演绎,也是宋画之所以动人的密码。
宋代画家地位得到提升
本书还通过生动的语言对宋代的画院制度进行了介绍,带领读者一窥两宋画院风采。宋徽宗赵佶痴迷书画,并亲任皇家画院院长,这使得宋代画家的地位得到很大提升。他在宫廷设立了完整周密的画院制度,宣和年间的翰林图画院异常繁荣,成为全国绘画创作的中心。

北宋翰林图画院在设置之初,已有专人管理,画院人员也逐渐确定下来。画家分为待诏、祗候、艺学等职级,作为最高级别的待诏,是画院众工追随效仿的目标。
为众人称叹的宋画高峰,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院体画的繁荣。两宋时期的皇家画院,在功利性之外,还以格物为手段,以追求诗意境界为创作主旨,厚积薄发,最终在审美的领域登峰造极。
为众人称叹的宋画高峰,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院体画的繁荣。两宋时期的皇家画院,在功利性之外,还以格物为手段,以追求诗意境界为创作主旨,厚积薄发,最终在审美的领域登峰造极。
文人画:“真我”的放旷表达
在院体画大放异彩的同一时间,文人画也在另一座山头萌芽壮大。在对比院体画和文人画的区别时,书中提到,宫廷画家几乎不会将自己的际遇和情绪影射于画作,而文人画则是个体意识的突显、“真我”的放旷表达。

相较于宫廷画师,文人们拿起画笔来要轻松许多,他们并不以笔墨糊口,不必严谨地遵守绘画行业的条条框框。“十日画一水,五日画一石”,他们信马由缰,像是参与一场游戏,任性自由,完全无功利,沉浸于快乐的笔墨戏耍之中。他们在一场场雅集中切磋画技、较量笔墨,留下一段段佳话。米芾、米友仁父子的“云戏”,文同的“竹戏”,梁楷的“酒戏”……两宋舞台,人才济济,你方唱罢我登场。
探寻画师的命运
本书不仅梳理了宋画的形式之美与技法之妙,更深耕于其背后的文化肌理与人性幽微。“待诏”一章,不再以展示画作为主轴,而是以人物命运故事作为叙述重点。在解读宋画的过程中,本书始终想深入探寻宋人的精神世界,并通过阅读两宋绘画史,窥见画师的命运。
山水画家郭熙得到宋神宗长达20年的宠爱,这是令所有宫廷画家钦慕的际遇。宋神宗对郭熙画作的喜爱,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。他非常倚重郭熙,很多宫廷场所,他认为“不可不令郭熙画”。在皇帝经常出入的殿宇,常常“一殿专皆熙作”。郭熙其画,温柔解意,如林间清风,为宋神宗解开烦忧。
山水画家郭熙得到宋神宗长达20年的宠爱,这是令所有宫廷画家钦慕的际遇。宋神宗对郭熙画作的喜爱,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。他非常倚重郭熙,很多宫廷场所,他认为“不可不令郭熙画”。在皇帝经常出入的殿宇,常常“一殿专皆熙作”。郭熙其画,温柔解意,如林间清风,为宋神宗解开烦忧。

宋哲宗继位后,对其父神宗的审美趣味不以为然,将宫廷中郭熙的画作全部撤掉,换上了自己喜欢的作品。先前被视若珍宝的郭熙画作居然被人当成了擦拭几案的抹布。
宋画的伟大,不仅在于其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,更在于它承载了一个时代对宇宙万物的虔诚凝视、对生命本真的执着追求,以及在权力与艺术夹缝中对个体命运的深沉咏叹。
本书装帧设计精美,封面选取赵佶的经典作品《池塘晚秋图》营造古朴高雅的艺术氛围,裸脊锁线的装订方式让读者可以将书页摊平细品一幅幅画作,再加上刷边印刷,让整本书看上去好像一件艺术品。
让我们一起翻开本书,与古人进行一场关于艺术、关于美、关于生命的深刻对话。
宋画的伟大,不仅在于其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,更在于它承载了一个时代对宇宙万物的虔诚凝视、对生命本真的执着追求,以及在权力与艺术夹缝中对个体命运的深沉咏叹。
本书装帧设计精美,封面选取赵佶的经典作品《池塘晚秋图》营造古朴高雅的艺术氛围,裸脊锁线的装订方式让读者可以将书页摊平细品一幅幅画作,再加上刷边印刷,让整本书看上去好像一件艺术品。
让我们一起翻开本书,与古人进行一场关于艺术、关于美、关于生命的深刻对话。